
24小時全國服務熱線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是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系
時間:2020-04-18 瀏覽:38
我國科學儀器行業起步晚基礎弱,發展過程中少不了借助國外成熟資源,很多核心部件更是如此,成本居高不下之外,供應鏈受制于人。把目光放在科學儀器行業,緩沖區正在消失,對于可能出現的野蠻斷供和關稅提高,國產科學儀器廠商是否做到了枕戈待旦,未雨綢繆呢?2014年,海能儀器創始人之一張建波,卸去公司內部一切職務,專心去“搞”零部件的研制生產,今天已經有所成績。反觀當時,是什么原因驅動海能儀器要自己涉足上游零部件的研發制造呢?筆者通過溝通探訪獲得了答案。
首先,受科學儀器行業零部件“多品種,小批量”的制約。標準化的零部件產品適合對外采購,可是科學儀器的零部件品種成千上萬,各有不同,買標準化的產品回來,不一定合適。例如隔膜泵,根據安裝位置的不同需要部件的形狀大小各異;設計要求的接口方式以及通徑流量也不易在市場上找到完美的匹配成品。這需要個性化的定制,但問題是上游供應商會覺得既麻煩又不賺錢,很難合作。
其次,就跟效率有直接關系了。舉例來說,如果研發過程中對于配件需求有所改變,供應商很難短時間內做出響應,為了一個配件等上一兩個月是常事,有時企業甚至要以研發上的妥協收尾。而如果企業自己能制作配件,今天提出需求,兩三天就可以完成,極大程度的提高了效率,最終保證了產品性能。最后,就是供應鏈的安全性了,當年這并不是一個大的原因,沒有人會信你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制裁在那時候好像離我們很遠……就這樣,經過5年的發展努力。目前海能儀器凱氏定氮儀95%以上的零部件已經實現自產。零部件自產化后,產品性能還在不斷的往上走,由此帶來的品質上的提升,最終為用戶帶來的好處——最終為用戶帶來的好處——2018年,海能提出“3+2”延保服務。即部分主打產品保修期由1年延長至3年,且僅需少量費用即可再延長2年(僅限中國內)。保修期內為用戶提供保養、檢修、升級、培訓等綜合性服務,且不收取額外費用(人為及不可抗力造成的儀器損壞除外)??茖W儀器廠商自主研制零部件,必然會面臨成本高、難度大的難點。那么,海能儀器自主研制零部件5年來都做出了哪些努力?這里筆者了解到幾個小故事或許可以一窺端倪。